close



《京戲啟示錄》李國修的半自傳作品
 

《京戲啟示錄》藉由傳統京戲與現代戲劇的交疊,以李國修與父親回憶的故事為骨幹,加上自己在中華商場成長的童年經驗及長年經營劇團的感觸,透過四個真假虛實交錯的時間與空間情境,打造出《京戲啟示錄》的動人故事。經歷了1996年與2000年兩次演出發表,至今邁入第三度編導,隨著歲月與生命歷練,勢必更能挖掘提鍊出作品最完美的意境與深度。 

《京戲啟示錄》典藏版 【劇情簡介】 

先後發表《萬里長城》、《莎姆雷特》兩個作品的「風屏劇團」,團長李修國屢敗屢戰,堅持要推出新作《梁家班》。《梁》劇的故事靈感來自李修國那位堅持做手工戲靴的父親,從一個戲靴師傅的角度,看見四○年代梨園行衰頹的過程。雖然梁家班仍試圖重整旗鼓,改革傳統戲曲的表演形式,但仍因時代變遷,家國動盪不安,這群欲振乏力的戲子伶人無法改變現況,只好各奔東西,梁家班也宣告解散。
李修國經由這個作品來表達對父親的追思,並在戲中扮演自己的父親,透過角色與自我對話,在真實回憶與虛構故事交雜之中,對戲劇與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體認。不料,風屏劇團紛至沓來的人事糾葛、舞台上層出不窮的烏龍事件,讓李修國在排練中疲於奔命,心力交瘁。最後,在李修國的真情告白之下,所有團員如夢初醒,決定要在離開劇團之前,完成一個共同的心願——原來,在《梁》劇裡,梁老闆一直想改良京劇,但在劇本裡他沒有實現,他希望在《打漁殺家》裡加上一段戲:一群漁民在河面划船,兩幫人在水裡打鬥的大場面。這個夢幻的場景,竟然就在所有人齊心協力之下,在首演之夜奇蹟似的發生了…… 

【演員】李國修、朱陸豪、楊麗音、樊光耀、譚艾珍、朱德剛、劉珊珊、孫國豪、葉天倫、黃宇琳等 真情演出 重裝出擊 




人,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


對於李國修來說,他這輩子要做好的一件事是「開門、上台、演戲」,你呢?

打從「那一夜,我們說相聲」起,我就非常喜歡李國修,在那國中的年代,同學中也有同好,那兩捲錄音帶被我們聽的滾瓜爛熟,隨時我們都可以對上個兩段。這段薰陶對我來說影響很大,我非常喜歡欣賞舞台表演,而這份情感也慢慢移轉到舞台劇上。

大學時代,曾經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,裡面介紹有關李國修的成長背景,當時,對於李國修與父親之間的情感並不是那麼能深刻體認,看戲的時候,那些書裡的記憶,通通湧現上來,隨著劇情的發展,我深深感動於李國修對於父親那股所要表達的思念,我也隱約感覺,是否李國修也因為當年不願成為父親所期待的京劇戲班而有所遺憾?但此刻李國修的藝術成就,卻又是另一番境界。

這部戲以「戲中戲」的手法呈現,一樣是這樣的多層舞台結構,但這部戲比「半里長城」細膩且內斂的多,除了一樣有「悲喜情境」的感受外,有更多對話場景演化成省思,我不是那麼瞭解戲劇藝術,但我總可以透過戲劇表演,找出一些跟自己對話的機會,那其實是很過癮的,同時也是一種心靈成長的力量。

戲中除了表達李國修與父親之間的回憶,也透露了劇團經營辛苦,而劇中「風屏劇團」演著「梁家班」的故事,而「風屏劇團」也影射著現實生活中的「屏風表演班」,而看見舞台上演員賣力的演出,我看到的不只是一場精彩的表演,更是一種對理想的堅持。

過去的人不知道現在會發生什麼事
現在的人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
但是,現在的人只要回想過去,就能看見將來


雖然在劇中李修國講完這段話後,二大媽的回了他:「你說啥?」後稀釋掉這沈重的氣氛;但我腦子裡卻流竄著很多思緒,李小平(李國修父親)當時可能無法知道李國修除了當個京戲班子,還可能有更高的藝術成就,而現在的李國修,更不能預測另一個十年後的屏風表演班會是什麼樣子,但回想過去對於舞台藝術的一路的堅持,至少對於未來屏風表演班的發揚光大,是會充滿希望的。

如果你也欣賞過了這部戲,我非常高興能跟你一起擁有這段記憶,同時也推薦你前往 這裡 閱讀更多專業劇評的文章,透過那些文字,除了重現回憶,也因更深入的剖析,又獲得更多體驗,至少我是這樣的....

若你沒欣賞過這部戲,那我要非常誠摯的推薦你來欣賞,這是非常棒的一部戲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r. 提姆 的頭像
    Mr. 提姆

    Change ! Begin from write....

    Mr. 提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